打仗是讲究灵活应变的,不过,古人打仗似乎更固定一点,因为他们通常都只会往一个城池攻打,而很少会绕道。于是,有的人就提出质疑,既然怎么打都打不下别人的城池,为什么不绕过去,想另外一个法子制胜呢?这样效率不是更高吗?真相自然没你所想的那么简单!
首先是在地势上面。中国古代的平原占地面积是比较小的,大多数都是山丘,你能够找到一个平原广阔的地方都很珍贵了。而往往这些比较好走的路,基本上都会建成城池,因为对方就是知道别人打仗就是要走这个路,因此才会在这里建立城墙抵御外敌。古时候的城墙,所建立的地方一般都是最好走的,最便捷的,最方便的地方,所以,攻城略池便有根据。
其次,是绕道的可行性。如果真的要选择绕道而行,对于大部队而言,显然比直接攻城会更困难百倍。先不说地形如何复杂,因为古代行军打仗一般来说人数都很多,而且大多数士兵都是走路的。如何带着这一批大部队翻山越岭是一个难题,再加上部队本身就不熟悉地势,所以绕道而行,不仅更花时间,同时也消耗体力。
展开剩余51%此外,是敌军的攻击。带着这么一大批人翻山越岭,难道敌军会不知道吗?而且因为是在别人的地盘上面,因此腹背受敌的情况会更容易出现。比如说,当绕道到一半,敌人在后方派了追兵,而前面又有敌军,这下更糟糕。
即便退一万步来说,即便真的绕过去了,那时候的部队都已经精疲力尽,还哪有足够的精力去和敌人对抗?所以能够打胜仗的机会也是比较小的,再加上那时候如果要找援兵也很困难,因此,绕道确实不可行。
所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,一般军队都不会选择绕道而行,而会直接攻城,哪怕很长时间没空拿来,他们也不会考虑其他方案,因为于他们而言,攻城是最直接,最省事的方法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攻下了城池就相当于遏住了敌人的瓶颈,而且城池通常都有非常充足的粮草和军用设备,他们也可以占为己有,无疑会是一个更好的方案
发布于:天津市